◎Acer Z430 機殼拆解步驟圖解
1.驗明正身Z430
資訊業務學習筆記
學校AD主機規劃的架構大致上是從99-101年間完成,但使用的設備其實是96年間開始陸續採購且當下用途並不是拿來做AD使用的機器,直到103年因電力異常導致server1損毀且因原廠無料件可修復後,淘汰了當時的ASUS TS300-E5,接替工作的機器是採購一台DELL R620的1U機架式伺服器,但考量當時預算有限,所以R620到位後改做成ESXi Server,而讓Server1變成了虛擬機。
曾與秀山劉組長及Alex討論AD虛擬化的可行性,在秀山已運作多年是沒遇到問題,但秀山是透過iscsi將NAS掛載給AD 的vmdk使用,而本人因為一直對沒有硬體陣列的NAS缺乏好感,所以都是針對AD採購DAS而非NAS,坦白說,NAS在應用面真的很廣,但AD畢竟是intranet的服務而不是internet,且在資料的保護上我也比較放心將此任務交給DAS來扛此重責大任,且敝校AD有保管全校行政業務資料的任務,若走iSCSI在1GB資料傳輸量上恐會遇到瓶頸,而這情形在DAS是走HBA卡,傳輸率可達6GB,也是我考量DAS的主因,而且據ALEX告知,現在新出的Storage HBA卡都支援到12GB了,等下次學校Storage故障時再來體驗看看。
由於上周六學校斷電,恢復供電後昨天發現MD3200的燈號異常,機殼辨識Enclosure status LED的橘色燈號不斷閃爍,但功能與使用上卻不受影響,如下圖所示…
受去年泰國水災的影響,DELL的硬碟在市場上幾乎都叫不到貨,等了約莫半年,雖然目前價位仍未降到合理範圍,但詢問的結果是今年第三季之前應該沒機會降到去年同期水準,但學校的耗材費依規定必須在六月底前完成採購,七月底前完成核銷,所以還是決定忍痛買了三顆DELL MD3200 Storage使用的2TB企業級硬碟,MD3200可裝12顆硬碟,如果裝滿12顆的總容量應達24TB,但磁碟陣列5會犧牲一顆,將來還打算做HotSpare得再犧牲一顆,所以當我裝滿12顆硬碟時僅存10顆2TB硬碟,約莫有20TB的空間可用。三顆硬碟貨到之後,ALEX也來幫我做了相關設定,MD3200可以直接熱抽換,所以不須停機,硬碟裝上之後要逐一將硬碟擴容進磁碟陣列,然後再切第二個Viture Disk給規劃的ESXi使用,目前正在進行擴容Slot3,所以綠燈也亮起,另兩顆沒亮燈的硬碟要等slot3容完才可以加入
先前針對新北市府配發的Acer AR385-F1伺服器以建置虛擬機為目的寫過一篇Acer AR385-F1伺服器開箱、規劃與配備提升,因此,這篇的重點將著重在探討虛擬機的效能,進而推估這台機器足以承載的虛擬機器數量與效能配置
由於ESXi伺服器的硬體規格會牽動vMachine的系統效能,規格愈高,vMachine能分配到的資源就愈足,那在規格已確定的狀況下,應該怎麼做到較佳的資源分配呢?就ESXi而言,對vMachine效能會有最直接影響的主要是處理器、記憶體與網路卡三項配備,這次的ar385-f1硬體規格,CPU是兩顆AMD Opteron 6128處理器,每顆處理器有8Core,雙處理器就有16Core,記憶體已增加到32GB,LAN有4埠,在一台具有16核心處理器、32GB記憶體以及4埠網卡的伺服器上,該如何評估或計算ESXi可以建置多少台虛擬機器?
今天要開箱的是去年底新北市府第五期電腦教室租賃案學校獲配的一台2U機架式伺服器,型號是Acer AR385-F1,有的學校沒分到,所以有拿到就該偷笑別嫌棄了,撇開品牌光環與形象不談,就規格而言,這台機器有在水準之上,套句鄉民的用語-“CP值還蠻高的”,但這其實是我第一次接觸Acer的伺服器產品,拿到之後也擺了一陣子,打算先花點小錢針對有疑慮的部分進行改裝與升級,避免上線後才後悔當初沒改,發生問題就為時已晚了。外觀上可看出有兩種規格,差別在於使用3.5吋或2.5吋的硬碟,我們獲撥的是3.5吋型,最多支援到六個3.5吋硬碟,內建燒錄機模組、前置面板主要具備2個USB連接埠與1個D-Sub…
(圖片取自Acer Product 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