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Server安裝MRTG
MRTG是早期Linux Based下很紅的流量監控服務,以往因為我比較依賴Windows Based OS,所以學校只有在I-CHIP上才有MRTG。不過近年有花點心思摸索,所以漸漸的也不再對Linux Based感到那麼陌生,現在學校已有三台Ubuntu Server,所以也想趁此測試一下MRTG的設置
資訊業務學習筆記
MRTG是早期Linux Based下很紅的流量監控服務,以往因為我比較依賴Windows Based OS,所以學校只有在I-CHIP上才有MRTG。不過近年有花點心思摸索,所以漸漸的也不再對Linux Based感到那麼陌生,現在學校已有三台Ubuntu Server,所以也想趁此測試一下MRTG的設置
機房原本的第一台ESXi4.1 Server已經裝了十一部虛擬機,這台ASUS TS500-E6雙CPU搭載模擬16Core技術處理器與12GB記憶體的機器也已經不敷使用了,這周又多加了osTube的串流影音,造成其他系統資源不足的情形發生,所以開始研究如何將ESXi4.1中的虛擬機移到新的ESXi5 Server,記得之前跟Allen與Alex聊過移機時只要將vmdk撈過去就可以執行,但從沒實做過,所以心理也帶著一些不確定性
幾年前有裝上級配發的CDTower影音多媒體平台,但實在是不太好用所以不到半年就捨棄了,最近打算要把osTube裝起來,LinuxBase我選的版本是Ubuntu Server10.04LTS-64bit,OS打算建置在ESXi上
受去年泰國水災的影響,DELL的硬碟在市場上幾乎都叫不到貨,等了約莫半年,雖然目前價位仍未降到合理範圍,但詢問的結果是今年第三季之前應該沒機會降到去年同期水準,但學校的耗材費依規定必須在六月底前完成採購,七月底前完成核銷,所以還是決定忍痛買了三顆DELL MD3200 Storage使用的2TB企業級硬碟,MD3200可裝12顆硬碟,如果裝滿12顆的總容量應達24TB,但磁碟陣列5會犧牲一顆,將來還打算做HotSpare得再犧牲一顆,所以當我裝滿12顆硬碟時僅存10顆2TB硬碟,約莫有20TB的空間可用。三顆硬碟貨到之後,ALEX也來幫我做了相關設定,MD3200可以直接熱抽換,所以不須停機,硬碟裝上之後要逐一將硬碟擴容進磁碟陣列,然後再切第二個Viture Disk給規劃的ESXi使用,目前正在進行擴容Slot3,所以綠燈也亮起,另兩顆沒亮燈的硬碟要等slot3容完才可以加入
為了要向板土區組長們分享學校的AD Service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因為不是實作,只是介紹性質,所以標題有點難下,就取名為XXX實錄好了。本校的AD架構是建置在三部伺服器上,上線正式運作的第一台是新北市府配發的ASUS TS300-E5 直立式伺服器,另兩台是學校自購的IBM X3655以及ASUS TS500-E6,儲存體有一台DAS(DELL MD3200)與乙台NAS(Coventive NAS 7500 SATA-S),當然,UPS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先前針對新北市府配發的Acer AR385-F1伺服器以建置虛擬機為目的寫過一篇Acer AR385-F1伺服器開箱、規劃與配備提升,因此,這篇的重點將著重在探討虛擬機的效能,進而推估這台機器足以承載的虛擬機器數量與效能配置
由於ESXi伺服器的硬體規格會牽動vMachine的系統效能,規格愈高,vMachine能分配到的資源就愈足,那在規格已確定的狀況下,應該怎麼做到較佳的資源分配呢?就ESXi而言,對vMachine效能會有最直接影響的主要是處理器、記憶體與網路卡三項配備,這次的ar385-f1硬體規格,CPU是兩顆AMD Opteron 6128處理器,每顆處理器有8Core,雙處理器就有16Core,記憶體已增加到32GB,LAN有4埠,在一台具有16核心處理器、32GB記憶體以及4埠網卡的伺服器上,該如何評估或計算ESXi可以建置多少台虛擬機器?
五大角色是Win AD專屬的角色名稱,指的是AD中的五大操作主機,分別為RID操作主機(RID Master)、PDC操作主機(PDC Emulator)、基礎結構操作主機(Infrastructure Master)、網域命名操作主機(Domain Naming Master)、架構主機(Schema Master)等,五大角色缺一不可,網域內同時也只能有一部DC擔任操作主機的工作,因此也可以說五大角色是AD的命脈。
為了管理方便,通常會使用MMC來整合管理FSMO的工作,所以先把五大角色嵌入管理單元,RID、PDC、基礎結構三個操作主機是由ADUC來管理,網域命名操作主機是由AD網域及信任擔任管理、架構主機則由AD架構擔任管理工作,其中架構主機預設是隱藏的管理功能,因此要藉由MMC來管理還必須先下Regsvr32 schmmgmt.dll指令才能將功能開啟,嵌入完成如下圖
當初規劃AD架構時只求能先滿足行政團隊,沒把老師的儲存需求納入考量,且當時硬體架構上也缺少適當的儲存設備,所以只好把所有的資料都往AD硬碟塞,另外,為了要預防單點失誤,所以除了硬碟陣列之外,還藉由DFS做了異機備援,如此一來,資料保存的安全性是做到了,但異機備援與陣列卻是必須犧牲掉廣大儲存空間才能換來的,兩年下來,AD的硬碟空間都快不夠用了,所以這學期為了將教師儲存需求納入,專為AD添購了一台DAS,可以開始陸續將原本存在Server Local HD的資料移轉到DAS身上,首先要動刀的就是GP-Client重新導向到AD所儲存的資料,因為當初做完Redirection後的結果真是令人傻眼,指定導向的目錄下原本應該要出現Username的目錄,導向後卻全部命名為我的最愛,下圖就是這個靈異現象,這要是不解決的話,以後遇到狀況要幫特定使用者備份時,就真的會像大海撈針了…
學校老師由虛擬私人網路連線後,即可於家中進行Win7作業系統與Office2010的KMS啟用,連線的路徑可從學校首頁-電子化服務-虛擬私人網路進行登入,登入的帳密與登入學校電腦使用的帳密相同(AD使用者帳密)